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丽娟
张勃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资源承载力; 甘肃省;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及甘肃省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1—2008年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甘肃省的承载状态在2001—2002年呈超载状态,但自2003年以后处于富余状态;甘肃省超载最严重的是临夏,其次是陇南,然后依次是天水、甘南、定西、武威.省会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的承载力都属于富余状态,张掖、平凉和庆阳除了极个别年份超载,大多数的承载力也都属于富余状态.造成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与文化、资源禀赋及人才与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69 / 11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相对资源承载力角度探讨延安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J].
郝俊卿 ;
王雁林 ;
樊根耀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2) :18-22
[2]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J].
王宗明 ;
张柏 ;
何艳芬 ;
宋开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2) :5-10
[3]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刘涛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 (04) :4-7
[4]   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张艾 .
学术论坛, 2000, (04) :53-56
[5]   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 [J].
陈传美 ;
郑垂勇 ;
马彩霞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