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用地分类初步研究

被引:126
作者
龙花楼 [1 ]
刘永强 [1 ,2 ]
李婷婷 [1 ,2 ]
王静 [3 ]
刘爱霞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用地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 生态功能;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1.001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中国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基于此,该文尝试对生态用地分类体系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生态用地的科学管护,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科技支撑。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生态用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生态用地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剔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非生态用地基础上,采用"逆向递推"方法将生态用地合并归类:根据生态用地的概念、内涵和划分依据,将剔除非生态用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二级地类归为35个生态用地三级地类;根据人类活动对生态用地影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而导致发挥的生态功能强弱的差异,将生态用地三级地类合并归类为14个二级地类;基于"人类活动-生态用地"影响反馈机理,将生态用地分为原生生态用地、半人工生态用地和人工生态用地3个一级地类。随后,为使生态用地分类系统在生态用地管理与生态建设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生态用地分类实现了有效衔接。最后,作者建议借鉴国内外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研究,考虑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视角来建立相关定量化的系统科学的生态用地分类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于空气负离子的生态用地健康效益评价 [J].
熊丽君 ;
赵艳佩 ;
黄沈发 ;
林根满 ;
周小凡 ;
吴昊 .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 (06) :985-991
[2]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 [J].
龙花楼 ;
刘永强 ;
李婷婷 ;
万军 .
经济地理, 2014, 34 (05) :1-8
[3]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若干问题探讨——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J].
陈星怡 ;
杨子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5) :845-855
[4]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 [J].
唐秀美 ;
陈百明 ;
路庆斌 ;
杨克 ;
宋伟 .
生态学报, 2011, 31 (14) :3902-3909
[5]   认识环境变化 谋划持续发展——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J].
蔡运龙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 26 (04) :390-398
[6]   基于GIS的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探讨 [J].
谢花林 ;
李秀彬 .
资源科学, 2011, 33 (01) :112-119
[7]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 [J].
邓红兵 ;
陈春娣 ;
刘昕 ;
吴钢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519-1524
[8]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 [J].
陈百明 ;
周小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94-1003
[9]   基于生态保护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未利用地的探讨 [J].
徐健 ;
周寅康 ;
金晓斌 ;
易理强 .
资源科学, 2007, (02) :137-141
[10]   封山育林秀文登 [J].
周宇 ;
吕宁 .
绿色中国, 2006, (07)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