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技术与文化: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分析

被引:8
作者
陈学金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微信技术; 文化; 微信空间; 人类学; 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面对功能愈益丰富的微信技术,需要借助于一种历史比较的视野,洞察纷繁复杂和习以为常的日常表象。在斯宾塞的社会作为超有机体和不断分叉的隐喻中,微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整合技术。在此意义上,社会愈是细密分化,微信的整合功能愈显强大。作为一种"超级-应用",微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身体外的器官。它不仅带动了社会生活形式的转变,而且也表征和助推了整个社会的文化转型——一种对个体、技术和理性的极其推崇的现代性意识。微信技术还创设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舞台或剧场,一种实与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超越时空的文化空间。尽管如此,微信文化只是某一群体文化的一个局部或亚型,它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J]. 孙玮. 学术月刊. 2015(12)
[2]   枝杈社会与乡土社会的文化转型 [J].
赵旭东 .
民俗研究, 2015, (04) :13-20
[3]   家庭、教育与分离的技术——文化转型人类学的一种视角 [J].
赵旭东 .
民族教育研究, 2014, 25 (04) :9-14
[4]  
在一起: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视野[J]. 赵旭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5]  
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M]. 民族出版社 , 滕星, 2010
[6]  
费孝通全集[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9
[7]  
社会学理论的兴起[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美) 特纳, 2006
[8]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华夏出版社 , (美) 特纳, 2006
[9]  
人类学百年争论[M]. 云南大学出版社 , (美)埃尔曼·R·瑟维斯(ElmanR.Service)著, 1997
[10]  
文化与承诺[M]. 河北人民出版社 , (美)米 德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