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洲发育度的综合评价

被引:14
作者
李小玉 [1 ]
肖笃宁 [1 ]
何兴元 [1 ]
陈玮 [1 ]
角媛梅 [2 ]
宋冬梅 [3 ]
胡志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绿洲; 综合评价; 发育度;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河西走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1.3 [水文地理调查];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人工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主要场所,绿洲管理和生态建设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而不适当的土地开发与经济活动又形成了对绿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度压力与生态负荷。科学准确地对绿洲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已成了人们正确认识绿洲并对其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我国绿洲综合评价研究的指标单一、应用区域受限等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可普遍用于内陆河流域绿洲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绿洲发育度”,并以河西走廊的15个绿洲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发育度综合评价值可将河西走廊绿洲划分为工业绿洲、较高开发程度的农业绿洲、中度开发的农业绿洲和衰退或较低开发程度的农业绿洲4个等级,与当地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同时,还可通过因子水平上的发育度指标对各个绿洲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定量表达,为绿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简明、准确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55 / 8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J].
徐海量 ;
叶茂 ;
宋郁东 ;
魏军 .
地理学报, 2005, (03) :487-494
[2]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J].
王根绪 ;
杨玲媛 ;
陈玲 ;
洼田顺平 .
地理学报, 2005, (03) :456-466
[3]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 [J].
李小玉 ;
宋冬梅 ;
肖笃宁 .
地理学报, 2005, (02) :319-327
[4]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预警中的应用——以酒泉绿洲为例 [J].
刘普幸 ;
李筱琳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4, (05) :15-18
[5]   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J].
杜巧玲 ;
许学工 ;
刘文政 .
生态学报, 2004, (09) :1916-1923
[6]   甘肃民勤绿洲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宋冬梅 ;
肖笃宁 ;
张志城 ;
曹宇 ;
马明国 ;
王建华 ;
王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4) :535-539
[7]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格局及影响因子研究——以张掖绿洲为例 [J].
蒙吉军 ;
李正国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36-243
[8]   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J].
罗格平 ;
陈嘻 ;
周可法 ;
叶民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6) :521-528
[9]   绿洲规模扩张的阀限与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建构 [J].
姜逢清 ;
穆桂金 ;
杨德刚 ;
胡汝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1) :9-14
[10]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J].
梁会民 ;
赵军 .
人文地理, 2001, (06)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