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目的之“层次性”

被引:4
作者
梁静
机构
[1]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目的; 价值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帕卡的"两个模式"理论并不意味着两种刑事诉讼目的的绝对对立,而是标志着刑事诉讼目的的多元性和层次性。但无论何种模式,都离不开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惩罚犯罪、实现国家刑罚权。被国内学者称道的人权保障只能是实现这一直接目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间接目的,具有被动性、消极性,因而不能上升为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更不能取代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安宁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外国刑事诉讼法.[M].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著;.法律出版社.2006,
[2]  
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M].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宪法学导论.[M].张千帆著;.法律出版社.2004,
[4]  
刑事诉讼法学.[M].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5]  
刑事诉讼目的论.[M].宋英辉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6]  
刑事诉讼法学.[M].徐静村;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7]  
刑事诉讼构造论.[M].李心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8]   重返刑事诉讼目的单一论 [J].
宋振武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