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东北亚区域体系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3
作者
于海洋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
关键词
权力结构; 协商规范; 区域性; 区域秩序; 历史变迁;
D O I
10.13654/j.cnki.naf.2018.04.004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在解释国际秩序的构成上,现实主义传统强调权力的基础地位,自由主义传统认为权力不能单独起作用,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则重视"说服与承认"关系在秩序建构中的作用。东亚区域国际秩序的发展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别,中华帝国(1)长期拥有权力优势和慎重使用权力的传统,并在东亚区域中心和边缘地区形成了明确的秩序原则和灵活的妥协空间。权力结构——协商规范间的平衡共存使古典东亚区域秩序长期维系。西方殖民列强打破东亚区域的隔绝性后,传统帝国秩序下的中心—边缘权力结构解体,既有协商规范也失去了吸引力,协商规范与权力结构的关系也由平衡转向依附。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没有找到新的平衡,使东北亚区域格局陷入长期动荡。如何在权力结构与协商规范间找到平衡,成为解释东北亚区域秩序发展的重要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127 +127-1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新区域主义理论:渊源、发展与综合化趋势 [J].
郑先武 .
欧洲研究, 2006, (01) :39-58+157
[2]   国际格局的定义前提及其基本特征 [J].
李义虎 .
河南社会科学, 2005, (02) :1-4
[3]   蒙元与高丽关系述论 [J].
孟古托力 .
北方文物, 2000, (04) :60-69
[4]   公元七五0年的大唐帝国──疲惫不堪的历史巨人 [J].
魏道明 .
青海社会科学, 1998, (02) :89-92
[5]  
交往行为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4
[6]  
在中国发现历史[M]. 中华书局 , (美)柯文著, 2002
[7]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O.Keohane)编, 2002
[8]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亚历山大·温特(AxexanderWendt)著, 2000
[9]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 中华书局 , 吴晗辑, 1980
[10]  
罗马史[M]. 商务印书馆[古罗马]阿庇安,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