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调查

被引:5
作者
杨毅宁
纪伟宁
马依彤
刘芬
谢翔
黄定
李晓梅
黄莺
唐琪
陈邦党
马翔
杜雷
高霞
王迎洪
古丽娜尔·白托拉
于子翔
机构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科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汉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5 [卫生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成年人颈动脉斑块情况,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35岁以上人群13896名。进行问卷、体检和血糖、血脂检测及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为10.2%。经标准化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检出率分别为2.31%、1.84%、2.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32,95%CI1.026~1.037)、吸烟(OR 1.358,95%CI1.164~1.585)、总胆固醇(OR 1.075,95%CI 1.018~1.135)、血糖(OR 1.050,95%CI 1.020~1.081)、收缩压(OR 1.011,95%CI 1.008~1.014)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 0.653,95%CI0.545~0.738)、高密度脂蛋白(OR 0.864,95%CI 0.751~0.99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颈动脉斑块检出随年龄增长呈增多趋势,且不同民族间存在差异。性别、年龄、吸烟、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糖、收缩压均可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不同性别影响因素不同。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南昌地区健康军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刘秀娟 ;
辛绍南 ;
肖秋金 ;
王志 ;
黄国明 ;
丁仲如 ;
徐劲松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 (05) :403-405
[2]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J].
吕敏 ;
师绿江 ;
史平 ;
康晟 ;
武留信 ;
武阳丰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10) :18-21
[3]   新疆哈汉两民族血脂、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AI和B水平的比较与相关研究 [J].
邹阳春 ;
何秉贤 ;
胡大一 ;
杨新春 ;
赵新国 ;
李新立 ;
黄定 ;
孟竹 ;
沙根德克 ;
邹高俊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 (04) :340-343
[4]   新疆阜康地区哈汉两民族血脂含量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J].
何秉贤 ;
孟竹 ;
沙根德克·耶里节夫 ;
黄定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 (03) :29-32
[5]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Japanese elderly men [J].
Kitamura, A ;
Iso, H ;
Imano, H ;
Ohira, T ;
Okada, T ;
Sato, S ;
Kiyama, M ;
Tanigawa, T ;
Yamagishi, K ;
Shimamoto, T .
STROKE, 2004, 35 (12) :2788-2794
[6]   A comparison of acute phase proteins a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as markers of combined plaque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density in carotid and femoral arteries [J].
Muscari, A ;
Martignani, C ;
Bastagli, L ;
Poggiopollini, G ;
Tomassetti, V ;
Baldini, L ;
Cappelletti, O ;
Boni, P ;
Ravaglia, G ;
Puddu, P .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2003, 26 (01)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