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43
作者
周小平 [1 ]
柴铎 [1 ]
卢艳霞 [2 ]
宋丽洁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耕地保护补偿; 机会成本; 外部性;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0.10.007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保护补偿中的价值分配调整,为补偿标准核算和补偿模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因,耕地保护补偿是通过重新调整耕地价值分配、使耕地价值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公平优先、效率跟进"。研究结论: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以及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原理得到耕地保护补偿的三大基本条件,确定补偿提供者和接受者的依据是外部性的提供或接受情况;耕地保护主体的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额的下限,而耕地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正外部性价值应是补偿额的上限;应根据各地的占地压力实际进行梯度化补偿,对占地压力过大或过小地区进行补偿是不经济或没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M].唐健;卢艳霞等编著;.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2]   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及其货币化评价——以青岛市为例 [J].
李景刚 ;
欧名豪 ;
张效军 ;
臧俊梅 ;
高艳梅 ;
张全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1) :1870-1880
[3]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思路 [J].
陈会广 ;
吴沅箐 ;
欧名豪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3) :62-66+71
[4]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J].
姜广辉 ;
孔祥斌 ;
张凤荣 ;
李翠珍 ;
郑红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7) :24-27
[5]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之价值标准探讨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高艳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54-160
[6]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途径与机制设计 [J].
朱新华 ;
曲福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7
[7]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 [J].
张效军 ;
欧名豪 ;
李景刚 .
社会科学, 2007, (08)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