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的表现形态透视及治理

被引:9
作者
马建军 [1 ]
周玉 [2 ]
机构
[1]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网络传播; 马克思主义; “民国风”; “精日”乱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92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警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十分活跃,除了继续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外,还有四大新的表现形态:一是通过所谓"真相"抹黑革命领袖、诋毁革命英雄;二是通过"削株掘根"从源头上否定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三是通过掀刮"民国风"美化民国、质疑革命、影射当下;四是通过制造"精日"乱象媚日辱国,践踏民族尊严。其实质都在于丑化党史国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若任其泛滥,必将严重干扰广大网民的历史认知,使党的执政地位面临严重质疑,必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构成严峻挑战,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网络传播的治理,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关于一则杜撰日记的剖析.[N].钟波;.中国青年报.2018,
[2]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评析 [J].
周玉 ;
马建军 .
思想教育研究, 2018, (11) :65-71
[3]   民国时期“黄金时代”说的实质是否定党和革命 [J].
龚云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 (06) :24-30
[4]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 [J].
田心铭 .
红旗文稿, 2014, (13) :24-27+1
[5]   我所了解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档案和手稿情况——兼驳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 [J].
齐得平 .
党的文献, 2012, (02) :10-14
[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7]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5,
[8]  
余英时访谈录.[M].陈致; 整理.中华书局.2012,
[9]  
这个世界会好吗?.[M].梁漱溟; 口述.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10]  
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M].刘哲民编;.学林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