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标准对信贷配给程度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李文豪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规模; 质量; 效益; 银行经营绩效; 信贷配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评价我国银行经营绩效的标准主要体现在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但是不同时期对这三方面的侧重不同。导致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含有规模、质量、效益效用因子的信贷配给模型,分析认为理性的银行对规模和质量的变动而带来的效用变化的比率等于存贷利差与贷款吸存率的比;若银行片面强调规模的重要性,则信贷配给程度减轻;若银行片面强调资产质量的重要性,则信贷配给程度加重。文章最后结合模型分析结论,对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对我国银行信贷集中行为的理论解释 [J].
李文豪 .
浙江金融, 2006, (08) :22-23
[2]   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 [J].
张杰 .
金融研究, 2003, (06) :1-13
[3]   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J].
许国平 ;
陆磊 .
金融研究, 2001, (02) :28-41
[4]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 , 文远华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