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7
作者
叶玲丽 [1 ]
夏淑琦 [1 ]
张德亭 [1 ]
陈乐 [2 ]
机构
[1] 浙江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2] 浙江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科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围术期; D-D; TpP; TAT; TF; P-S; TFPI; PAI-1;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19 [手术前后的处理及外科并发症];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血栓前状态、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选择40例妇科、泌尿科恶性肿瘤(未转移)、20例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手术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于术前、术后6小时、3天、7天分别用ELIS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组织途径抑制物(TF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6小时,血浆TF、TpP、D-D、P-S、TAT水平高于术前,TFPI、PAI-1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3天TF、TpP、D-D持续升高,PAI-1开始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S、TA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7天TpP、TAT、P-S、TFPI、PAI-1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TF、D-D与术前比较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良性疾病、非肿瘤手术患者除TF、PAI-1术后6小时高于术前外,上述标志物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妇科、泌尿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术后6小时处于凝血与纤溶激活的高水平;术后3天以高凝状态为主,术后7天上述标志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良性疾病患者术后6小时分子标志物处于轻度高凝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177 / 1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静脉血栓的抗磷脂蛋白抗体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关系 [J].
陈朝晖 ;
郑艳珍 ;
唐剑 ;
李宁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4, (06) :733-736
[2]   创伤患者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指标的变化 [J].
王毅 ;
邓桂芳 ;
吴玉芳 ;
王淑云 ;
刘长明 .
中国骨伤, 2003, (04) :15-18
[3]   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变化 [J].
王学锋 ;
赵维莅 ;
璩斌 ;
程英 ;
屠越峰 ;
黄霞萍 ;
王鸿利 ;
不详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000, (06) :10-12
[4]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止血调节临床检验试验的关系 [J].
邱丽君 ;
周琪 ;
顾青 ;
沈立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01) :78-80+83
[5]   血小板活化因子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活化的研究 [J].
郭农建 ;
常亚丽 ;
肖东杰 ;
黄平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5, (03) :447-451
[6]  
The use of 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D-dimer, prothrombin fragment 1.2, and thrombin antithrombin in the exclusion of 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J] . S. LaCapra,Y. S. Arkel,D. H. Ku,D. Gibson,C. Lake,X. Lam.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