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幼鼠HIBD脑组织发育及NGF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1)

被引:11
作者
祁岩超 [1 ]
刘淑华 [1 ]
刘振寰 [2 ]
柴铁劬 [3 ]
唐纯志 [3 ]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3]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电针; HIBD; 神经元; NG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重量及NGF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85只7日龄清洁级SD大鼠,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2.5h后将动物取出,将存活者继续保温1h时后作行为测定,翻身不能、平衡异常或左旋者视为成功的模型。共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HIBD+针刺Ⅰ组,B组为HIBD+针刺Ⅱ组,C组为HIBD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D组,每组24只。选用幼鼠百会、患侧颞Ⅰ针、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A组于造模后24h开始针刺,前7d仅针四肢部穴位,第8d开始加针头部穴位,B组造模后第8d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针刺均为1次/d,A组连续针刺20d,B组连续针刺13d,假手术组干预措施与A组相同,至HIBD后第21d处死取材,测量各组脑组织重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针刺对HIBD大鼠海马区NGF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在光镜下计算及N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目。结果①动物模型的存活率、前肢触觉刺激试验和脑重量的变化结果,都是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1);②4组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NGF阳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 更多 还原 AbstractFilter('ChDivSummary', 'ChDivSummaryMore', 'ChDivSummaryReset');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钳夹子宫血管致宫内生长迟缓幼鼠小脑皮层神经生长因子改变的研究 [J].
罗蓉 ;
毛萌 ;
肖侠明 .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1) :89-91
[2]  
实验针灸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李忠仁主编, 2003
[3]   Exercise pre-conditioning reduces brain damage in ischemic rat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angiogenesis and cellular over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n [J].
Ding, Y ;
Li, J ;
Luan, X ;
Ding, YH ;
Lai, Q ;
Rafols, JA ;
Phillis, JW ;
Clark, JC ;
Diaz, FG .
NEUROSCIENCE, 2004, 124 (03) :58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