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治理历程、特征与路径创新——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被引:24
作者
郭佩霞
邓晓丽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制度变迁; 路径创新;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4.03.022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贫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建构问题,需要在制度变迁的分析路线下展开。回顾建国以来我国贫困治理历程,制度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构成各阶段难题破解的根本出路;政府主导、推动贫困治理走向制度化过程则是制度变迁的责任基础与方向;而新时期贫困分布与结构变化是诱发当前制度变革的主要动因,它同时内含了制度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由运动式治理向制度化过程转变的改革诉求。循此逻辑,新时期的贫困治理可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资本建设、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和建设多功能个人资产账户等路径实现制度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性治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范式转换 [J].
何绍辉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3 (07) :95-99
[2]   贫困与赋权:基于公民身份的贫困治理制度机理探析 [J].
靳继东 ;
潘洪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52 (02) :67-72
[4]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5]   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 [J].
王沪宁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 (04) :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