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和梅洛维茨“情境论”比较

被引:32
作者
车淼洁
机构
[1]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情境论; 戈夫曼; 梅洛维茨; 符号互动论; 技术决定论;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1.06.01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在以往有关梅洛维茨和戈夫曼的"情境论"的中文文献中,对于二者的相似性和延续性方面的强调较多。本文通过对二者"情境论"的比较发现,梅洛维茨对戈夫曼的延续并非那么密切,二者无论是概念的定义,还是论述的原理、重心和特性,以及理论的来源和归属都有所不同,前者偏向符号互动论脉络,后者偏向技术主义路线。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消失的地域.[M].(美)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Meyrowitz)著;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美)戈夫曼著;黄爱华;冯 钢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   电子媒介如何影响社会行为——梅罗维茨传播理论述评 [J].
田中初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1)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