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弹性、劳动力流动与我国服务业“天花板效应”——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13
作者
张月友 [1 ]
刘志彪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南京大学
[3]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非均衡增长; 替代弹性; 劳动力流动; 天花板效应; 生产者服务业;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2.03.014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719 [服务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构建二阶段非均衡增长模型,将农业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分析劳动力在我国三次产业间违规律流动现象,进而寻找我国经济服务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研究表明:由于阶段间要素替代弹性不同和服务业存在"天花板效应",我国当前经济服务化路径表现为"去农业化"而非"去工业化",服务业低层次发展现状短期内将无法突破。本文支持中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市场长期局限于本地化市场及其容量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要素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直接原因。为了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急需解决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生产性服务业崛起背景下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再检验——基于中国236个样本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顾乃华 ;
夏杰长 .
财贸研究, 2010, 21 (06) :14-22
[3]   中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一般均衡模型及其经验研究 [J].
程大中 .
世界经济, 2010, 33 (10) :25-42
[4]   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J].
闫星宇 ;
张月友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6) :75-84
[5]   政府公共职能缺失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 [J].
江静 ;
刘志彪 .
经济学家, 2009, (09) :31-38
[6]  
Productivity, R&D, and the Data Constraint[J] . Zvi Grilich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4 (1)
[7]  
Unbalanced Growth Revisited: Asymptotic Stagnancy and New Evidence[J]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5 (4)
[8]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 . William J. Baumo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