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别的基因工程干扰素抗病毒活性的比较

被引:11
作者
吴淑华
张励
邢峥
侯云德
宋干
张丽兰
机构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基因工程干扰素; 抗病毒活性; 流行性出血热;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043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大肠杆菌生产的不同型别的基因工程干扰素rIFN-α1(α1)、rIFN-αA(αA)、rIFN-β17ser(β17ser)和rIFN-γ(γ),以及自然人白细胞干扰素nIFN-αco,在不同细胞上对不同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做了比较研究。证明:①α1抗病毒作用的细胞谱较广,尤其在牛肾MDBK细胞和猪肾PK细胞上有很高的活性,分别为在人细胞上的29倍和7倍。β17ser和γ在异种细胞上活性极低,在鼠、猪和牛肾细胞上的活性为人细胞上的1~2%以下。②5种干扰素对麻疹、CoxB1、Sindbis、腺病毒7型和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抗病毒活性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病毒对干扰素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别,以Sindbis病毒为最敏感,7型腺病毒最不敏感。③5种干扰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尤以人α1型和β干扰素作用最强,α1对出血热病毒的抗病毒活性是对滤泡性口膜炎病毒(VSV)的1/2.85,人β干扰素是对VSV的1/4.1。上述结果为人基因工程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7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