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论的批判向度与力度——基于唯物史观的一种考察

被引:8
作者
方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社会符号论; 历史唯物主义; 符号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10101 ;
摘要
通过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符号的深刻分析,可发现社会符号的颠倒与否定性质是社会符号普遍的有规律性的特质,是社会符号在一定社会形态下获得的历史规定性,其根源于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即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矛盾运动,由实践的辩证本质即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关系所规定,是否定性辩证法在符号上的具体表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符号论的批判是基于实践、基于现实、指向未来的,是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建设性的批判。在当代,构建科学的社会符号论,不仅可以推动符号学的发展,而且是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5+204 +204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反鲍德里亚.[M].张一兵; 著.商务印书馆.2009,
[2]  
词与物.[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3]  
世界文明史.[M].[美]威尔·杜兰(Will Durant) 著;台湾幼狮文化公司 译.东方出版社.1999,
[4]  
认识发生论.[M].夏甄陶主编;.人民出版社.199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作编 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80,
[6]  
列宁全集.[M].(苏)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