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被引:74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李长城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左行平移; 糜棱岩; 角闪石; 黑云母; 40Ar/39Ar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变形矿物组合与矿物变形行为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高绿片岩相环境。通过对该段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与黑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次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角闪石(N14)的40Ar/39Ar坪年龄为143.3±1.3Ma(早白垩世初),据变形温度判断其代表了该断裂带左行平移中的变形年龄。该糜棱岩(N14)中新生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4.1±0.6Ma,而同一采场中另一糜棱岩(N13)中新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0.3±0.6Ma,皆指示了左行平移活动的冷却年龄。另外4处走滑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7.2±0.8Ma(N47)、135.6±0.6Ma(N17)、124.8±0.7Ma(N21)和125.9±0.4Ma(N22),也都属于冷却年龄,反映了该走滑韧性剪带内的不均匀冷却现象。由此变形年龄与冷却年龄可以判断该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持续时间不超过6Ma左右。由N14糜棱岩中的角闪石与黑云母坪年龄得到该处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1.7℃/Ma,属于较快速的冷却。本次40Ar/39Ar测年结果,更可靠地证实了郯庐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2]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3]   新疆东昆仑野牛泉石英闪长岩与英安斑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 [J].
郝杰 ;
刘小汉 ;
桑海清 .
地质通报, 2003, (03) :165-169
[4]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2, (04) :393-404
[5]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J].
汤加富 ;
许卫 .
地质论评, 2002, (05) :449-456
[6]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
[7]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J].
刘国生 ;
朱光 ;
王道轩 ;
宋传中 ;
牛漫兰 .
沉积学报, 2002, (02) :267-273
[8]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J].
杨文采 ;
余长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46-359
[9]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J].
陈宣华 ;
王小凤 ;
张青 ;
陈柏林 ;
陈正乐 ;
Harrison TMark ;
YinAn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3) :215-220
[10]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J].
肖文交 ;
周烑秀 ;
杨振宇 ;
赵西西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2) :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