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

被引:72
作者
贾国东
彭平安
傅家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广州,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珠江口; 富营养化; 生物硅; 有机碳; 沉积记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由于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加剧所导致的营养元素由河流输入的增加是引起河口港湾地区富营养化趋势增强的重要原因 ,由此引发的赤潮在中国沿海地区呈现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本文通过珠江口两个沉积柱状样 (ZJ6和ZJ1 0 )揭示了该水域近百年来的富营养化加剧趋势。由柱状样中的TOC/TN比值判断 ,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在假设陆源和水生有机质C/N比值分别为 5和 2 0后 ,计算了在沉积物中两种来源有机碳的含量得到 :两钻孔柱状样中水生有机碳、总氮、生物硅、陆源有机碳沉积通量自 2 0世纪 2 0年代到 90年代呈明显升高趋势 ,分别增加了 2 .0、3 .6、2 .9、1 2 .0倍 (ZJ6 )和 5 .4、6 .8、5 .5、1 0 .6倍 (ZJ1 0 )。这一趋势与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此期间 ,特别是 5 0年来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趋势相对应。两钻孔柱状样中生物硅沉积通量的增加幅度逐渐超出水生有机碳沉积通量的增加幅度 ,表明硅藻是富营养化的敏感藻类。目前 ,Si相对于N、P还不是珠江口水域的限制性营养元素 ,但若不对水域的营养物进行有效管理以平衡营养元素间的比例关系和减弱富营养化趋势 ,珠江口的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和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品正构烷烃研究 [J].
康跃惠 ;
盛国英 ;
傅家谟 ;
麦碧娴 ;
张干 ;
林峥 ;
闵育顺 .
地球化学, 2000, (03) :302-310
[2]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的研究 [J].
钱宏林 ;
梁松 .
海洋环境科学, 1999, (03) :69-74
[3]   珠江口沉积柱样210Pb法年龄测定结果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J].
林瑞芬 ;
闵育顺 ;
卫克勤 ;
张干 ;
虞福基 ;
虞云龙 .
地球化学, 1998, (05) :401-411
[4]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环境动态与基础生物结构初探 [J].
黄良民 ;
陈清潮 ;
尹健强 ;
温伟英 ;
何悦强 ;
王华祥 .
海洋环境科学, 1997, (03) :2-8
[5]   湖泊沉积研究中一种定量估算陆源有机碳的方法 [J].
钱君龙 ;
王苏民 ;
薛滨 ;
陈如松 ;
柯善哲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5) :1655-1658
[6]   硅在海洋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作用 [J].
刘晓丹 .
海洋环境科学, 1996, (02) :38-43
[7]   珠江口沉积分区 [J].
陈耀泰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109-114
[8]   珠江口赤潮生物及其与环境关系 [J].
林永水,周雅操,王国才 .
热带海洋, 1994, (04) :58-64
[9]   南海北部沿海夜光藻赤潮的生态模式研究 [J].
钱宏林,梁松,齐雨藻,邓爱清,陈金华 .
生态科学, 1994, (01) :39-46
[10]   纳污海域营养物质形态及含量水平与浮游植物增殖竞争关系——Ⅰ.磷的效应 [J].
陈慈美 ;
包建军 ;
吴瑜端 .
海洋环境科学, 1990, (01)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