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在传统框架中行动?(上)——超越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异向思维

被引:39
作者
蒋大兴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司; 治理; 独立董事; 股东; 股权;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03.02.004
中图分类号
D91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受各国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决定 ,是一种“路径依存”型的发展 ,各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质上都是在传统的框架内改良 ,是制度适应文化 ,而不是文化适应制度。依托独立董事的“一元制”和依托独立监事会的“二元制”各有其不同的存续背景和所应对的公司治理课题。前者重在解决“管理者剥削股东”的问题 ,后者重在解决“大股东剥削小股东”的问题。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和所面临的公司监控课题与“一元制”截然不同。在我国 ,独立董事制度不能解决其所欲解决的问题 ,监事会运作失败并非该种制度本身存在问题 ,而是制度运行机制不当的结果 ,因此 ,应当超越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异向思维 ,独立董事机制的引入应在传统框架中行动。最佳的选择是 ,许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以章程选择合适的监控机制 ,允许不同的治理结构在一国内部同时并存、共同竞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强管理者弱所有者.[M].(美)马克·J·洛(Mark·J·Roe)著;郑文通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美)科斯(Coase;RonaldH.)著;盛洪;陈郁译校;.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