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学建议

被引:3
作者
岳宝良
苏智先
周平
机构
[1] 四川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四川南充,四川南充,四川南充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生态学; 四川;
D O I
10.16246/j.issn.1673-5072.2002.01.017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退耕还林 (草 )工程的实施 ,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原理 .本文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特征 ,对四川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提出了一些生态学方面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实践 [J].
彭少麟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221-227
[2]   西部考察归来有建议 [J].
罗菊春 .
森林与人类, 2000, (09) :11-12
[3]  
退耕还林(草):都去种植经济林,行吗?——退耕还林(草):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J]. 李瑞林.森林与人类. 2000(09)
[4]   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J].
赵平 ;
彭少麟 ;
张经炜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53-58
[5]   告慰长江——四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纪实 [J].
王治青 .
森林与人类, 2000, (01) :4-8
[6]   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与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四川省绵竹县为例 [J].
胡代泽 ;
杨成富 .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04)
[7]  
长江上游(川江)防护林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杨玉坡等著, 1993
[8]  
生态农业原理及其应用[M]. 农业出版社 , 时正新著, 1988
[9]  
四川植被[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四川植被协作组编, 1980
[10]  
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 温家宝. 光明日报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