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27
作者
余有贵
赵良忠
陆步诗
王放银
机构
[1]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校企协同; 地方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为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生物与化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为对象,积极探索高校、政府和企业(社会)三者形成办学合力的新方法,创建了"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2+210 +2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 [J].
李继怀 ;
王力军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3) :140-14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J].
张安富 ;
刘兴凤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04) :56-59
[3]   论地方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应用能力的培养 [J].
余有贵 .
高教论坛, 2010, (07) :10-12
[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关键控制点 [J].
余有贵 .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9) :161-161
[5]   落实全程质量监控 优化实验教学运行 [J].
余有贵 ;
赵良忠 ;
谭宝秀 ;
张振华 .
实验室科学, 2010, 13 (03) :36-39
[6]  
学科群建设中基于“二性”实验的课程实训实践[J]. 余有贵,王放银,赵良忠,蒋盛岩.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 (02)
[7]   完善实验教学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
虞海珍 ;
程立生 ;
张莉娜 ;
胡先文 .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 (05) :78-80
[8]   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建设 [J].
余有贵 ;
曹智华 ;
罗庆金 ;
蒋盛岩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08) :129-131
[9]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新体系的建构和实践——以邵阳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J].
赵良忠 ;
蒋盛岩 ;
夏湘 ;
余有贵 ;
刘建强 ;
谭宝秀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S1) :272-275
[10]   “创新实验—工程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
陈志刚 ;
李颖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S1) :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