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研究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的热效应

被引:20
作者
李小梅 [1 ]
黄雪群 [1 ]
李续娥 [1 ]
曾常春 [2 ]
郭周义 [2 ]
郭宝江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关键词
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 归胃经寒性中药; 胃热证大鼠; 全身热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6.3 [脾胃系病证]; R445.7 [热成像];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100207 ;
摘要
目的:利用红外热扫描成像(thermal texture maps,TTM)系统探讨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方法:用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5 g.kg-1.d-1)15天,造成胃热证模型,再分别予以黄连、蒲公英、石斛、枳实4味寒性中药水煎剂分大、小剂量治疗10天,采用TTM仪测定造模及治疗前后大鼠全身各部位的热效应变化情况。结果:与造模前比较,胃热证大鼠的中腹、上腹部温度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头、颈、左腋下、胸、温度有显著的升高(P<0.05)。治疗10天后,与胃热证模型组比较,黄连大小剂量组的头、左腋下、胸部及大剂量组的颈部温度显著降低(P<0.05),中腹和上腹部温度非常显著降低(P<0.01);蒲公英大小剂量组的左腋下、胸、中腹、上腹部在治疗后的温度显著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的头、颈部在治疗后的温度亦显著降低(P<0.05);石斛大剂量组的左腋下、中腹、上腹部及小剂量组的中腹、上腹部温度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枳实组中,仅大剂量组的左腋下、上腹部温度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灌胃干姜煎剂造成胃热证模型后,全身多部位温度明显升高,但经黄连、蒲公英、石斛、枳实这4味寒性中药治疗后,各部位温度又降低。大鼠体温降低的程度因药物而异,药物寒性越强,温度降低的部位多且程度大;药物寒性弱,则温度降低的部位少、程度低,且对大鼠全身各部位热效应的影响以上腹部及中腹部最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胃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梁念海 ;
宓穗卿 ;
胡瑞德 ;
王培训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 (02) :82-86
[2]   远红外热扫描成像系统早期诊断结肠癌的价值 [J].
夏明银 ;
周雅娇 ;
李锦 ;
杨梅 ;
宾子如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02) :153-153
[3]   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Ⅱ) 参叶和参花药性的微量量热学比较 [J].
余惠旻 ;
肖小河 ;
刘塔斯 ;
赵艳玲 ;
袁海龙 ;
谭安民 ;
高晓山 .
中草药, 2001, (10) :49-52
[4]   中药四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余惠旻 ;
周红祖 ;
肖小河 ;
刘塔斯 ;
袁海龙 ;
赵艳玲 ;
高晓山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08) :61-64
[5]   寒热本质研究进展 [J].
梁月华 .
中医杂志, 1996, (12) :747-750
[6]   寒凉药与温热药对交感神经肾上腺及代谢机能的影响 [J].
梁月华 ;
王晶 ;
谢竹藩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7, (01)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