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内涵挖掘——基于城市单位大院的思考

被引:15
作者
张艳 [1 ]
柴彦威 [2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现代工业遗产; 文化内涵; 单位大院;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北京在"由消费性城市向工业性城市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以单位大院形式建设起来的大型工业企业单位,目前由于首都城市职能的调整、市场化改革所推动的土地功能置换以及环境治理等原因正面临着搬迁、消亡的危机。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域的学者已经呼吁亟需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抢救式"的保护。然而,已有规划案例往往更强调对工业遗产单体建筑或区域物质空间的保护和再利用,而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挖掘比较欠缺。论文从单位大院的物质空间性特征、单位制度的内涵以及单位居民的单位情结等方面,以北京京棉二厂为案例,对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J].
刘伯英 .
建筑学报, 2012, (01) :12-17
[2]   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与特点研究 [J].
刘伯英 ;
李匡 .
北京规划建设, 2011, (01) :18-25
[3]   中国工业发展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回顾 [J].
刘伯英 ;
李匡 .
北京规划建设, 2011, (01) :8-12
[4]   中国城市单位大院的空间性及其变化:北京京棉二厂的案例 [J].
张艳 ;
柴彦威 ;
周千钧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 :20-27
[5]   中国城市单位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J].
柴彦威 ;
刘志林 ;
沈洁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155-163
[6]   单位制度变迁:透视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视角 [J].
柴彦威 ;
陈零极 ;
张纯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4) :60-69
[7]   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 [J].
刘伯英 ;
李匡 .
建筑创作, 2006, (09) :24-30
[8]   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J].
俞孔坚 ;
方琬丽 .
建筑学报, 2006, (08) :12-15
[9]   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 [J].
乔永学 .
华中建筑, 2004, (05) :91-95
[10]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M].柴彦威;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