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50
作者
郑勤华
熊潞颖
胡丹妮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核心素养; 人机协同; 监督变量; 教育评价; 教育应用;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9.04.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热点,学界、产业界、教育实践一线都将人工智能技术视作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个性化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并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和当前主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践的讨论,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提条件是对规则的清晰需求,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传统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者发展规则并不完全明确,尤其是针对学习者的非认知目标的发展。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首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对学习者发展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需要教育、心理、脑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协同探索,构建出清晰的评量、匹配、干预规则。只有建立有效的规则体系,方能让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用武之地,并进一步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可解释性,从而为对教育教学服务的干预提供指导。研究预期从教育科学和技术科学融合的视角,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提供方向性的建议,并为实现深度人机协同提供理论和策略层面的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如何使用数据:回归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和测评——访国际知名学习科学专家戴维·谢弗 [J].
吴忭 ;
胡艺龄 ;
赵玥颖 .
开放教育研究, 2019, 25 (01) :4-12
[2]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J].
林崇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1) :66-73
[3]   基于大数据的在线学习情绪测量模型构建 [J].
晋欣泉 ;
王林丽 ;
杨现民 .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 (12) :5-11
[4]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综合建模方法研究 [J].
郑勤华 ;
孙洪涛 ;
陈耀华 ;
刘春萱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12) :40-45
[5]  
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英]R·赖丁(RichardJ.Riding), 2003
[6]  
Cyrop. https://www.cyc.com . 2015
[7]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2 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332722.html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