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之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5
作者
蔡万焕
机构
[1]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主义; 收入分配结构; 分工结构;
D O I
10.16580/j.sxlljydk.2017.03.011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目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读,有从供给学派出发和从凯恩斯主义出发的两种思路。应超越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之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供给关系的本质、决定因素以及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为理论基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从生产力角度来看,对产业结构即社会生产分工比例进行调整;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宏观调控政策要对收入分配关系从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进行调整。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和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向 [J].
刘凤义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2) :211-214
[2]   对“供给学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赵磊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6, 7 (02) :161-175
[4]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赶超 [J].
姚洋 .
经济导刊, 2016, (03) :30-35
[5]   “供给侧”学派溯源与规律初识 [J].
贾康 ;
苏京春 .
全球化, 2016, (02) :30-54+132
[7]   国内新自由主义几个错误论调 [J].
朱安东 .
人民论坛, 2016, (03) :36-37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领 [J].
贾康 .
中国金融, 2016, (01) :25-28
[9]   我国内需不足成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J].
魏光谱 ;
何干强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4, (12)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