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冲突发生机理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3
作者
张春颜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公共冲突; 发生机理; 社会变迁; 利益格局; 研究综述;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3.05.019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冲突的发生机理不仅是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政府治理者迫切想要探清的问题。关于公共冲突发生机理的研究,无外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种视角。公共冲突发生的客观一般原因归纳为社会变迁与利益格局变化,而特殊原因则与政治机会、当前政府治理体制、参与者和治理者可用资源等因素有关;主观一般原因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特殊原因则包括参与者与治理者的主观认知、素质和国外敌对势力的煽动。了解公共冲突发生机理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治理者反窥自身不足,有利于治理者对冲突形成正确认识,有利于治理者对症下药。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社会冲突管理中的冲突控制与冲突化解 [J].
常健 ;
张春颜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6) :74-85
[3]   论社会变迁与社会冲突的互动 [J].
高峰雁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5 (03) :18-20
[4]   浅析当前社会“仇官心理”的成因及消解对策 [J].
吴建华 ;
赵德岩 .
青海社会科学, 2011, (02) :36-39
[5]   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J].
孙文凯 ;
白重恩 ;
谢沛初 .
经济研究, 2011, 46 (01) :28-41
[6]   美国对“疆独”问题政策的演变、影响与前景 [J].
贾春阳 .
国际展望, 2011, (01) :107-125+130
[7]   公民素质与社会治理的社会学研究 [J].
于召艳 .
法制与社会, 2010, (17) :196-196
[8]   政坛“年龄递减”现象分析 [J].
许晓平 .
人民论坛, 2009, (22) :5-5
[9]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 [J].
于建嵘 .
学习与探索, 2009, (05) :113-118
[10]   体制性迟钝是一种“利益性迟钝” [J].
郝宇青 .
探索与争鸣, 2009, (03)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