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的犯罪治理政策:堵还是疏?

被引:52
作者
陈硕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司法投入; 犯罪率; 内生性;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2.02.004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面对日益上升的犯罪率,依靠快速增加司法投入来减少犯罪是否有效,这需要进行政策评估。在用中国省政法委书记的政治资历作为司法投入的工具变量,控制了司法投入和犯罪率之间的联立性内生问题之后,本文发现司法投入对犯罪率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不断增长的犯罪率更大程度上是转型期多种社会经济特征综合所致。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的犯罪治理应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对非法行为进行直接打击虽然必不可少,但政策重点应该转向增加福利支出、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收入分配及给予外来居民户籍。此外,青春期男孩具有较高的犯罪倾向值得关注,由于人口密度增加而导致的犯罪上升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743 / 764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J].
章元 ;
刘时菁 ;
刘亮 .
经济研究, 2011, 46 (02) :59-72
[2]   从中国犯罪率数据看罪因、罪行与刑罚的关系 [J].
白建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144-159+223
[3]   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罗长远 ;
张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4) :65-79+206
[4]   政府规模、市场化与地区腐败问题研究 [J].
周黎安 ;
陶婧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57-69
[5]   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陈春良 ;
易君健 .
世界经济, 2009, 32 (01) :13-25
[6]   上海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探讨 [J].
童永正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5) :5-9+14
[7]   中国地方官员为什么要改善基础设施?——一个关于官员激励机制的模型 [J].
王世磊 ;
张军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383-398
[8]   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调查报告 [J].
王大中 ;
柴艳茹 ;
张晓东 ;
郭冰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 (02) :9-15
[9]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J].
傅勇 ;
张晏 .
管理世界, 2007, (03) :4-12+22
[10]   经济因素对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J].
谢旻荻 ;
贾文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