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犬SAH后CVS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7
作者
周春奎
吴军
冯加纯
饶明俐
常明
机构
[1] 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神经肽Y,心钠素,巴曲酶;
D O I
10.19845/j.cnki.zfysjjbzz.1998.03.002
中图分类号
R743.35 [蛛网膜下腔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神经肽Y(NPY)、心钠素(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较注血前及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NPY含量开始升高,CSF中ANP含量亦在注血后30min升高,血浆ANP含量则在第2d开始升高,至第7d最高。蛛网膜下腔给药组和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1d-1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注血组(P<0.01)。结论血浆、CSF中NPY、ANP的异常增高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以防止NPY和ANP的异常增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 / 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实验性犬SAH后CVS血浆、CSF中ET、CGR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研究 [J].
吴军 ;
周春奎 ;
饶明俐 ;
冯加纯 ;
亢建民 ;
姚迪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06) :3-5+60
[2]   巴曲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免疫反应的影响 [J].
匡培根,刘军,吴卫平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 (02) :78-80+128
[3]  
血管生物学[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韩启德,文允镒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