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的耕性及其在土壤分类上的意义

被引:7
作者
龚子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耕性; 浸水容重; 沉沙; 水稻土; 稻田土壤; 耕作土壤; 土壤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耕性的含义有二,一是单指土壤耕作性能,即土壤对于农机具的反应,如耕作时土壤所表现的刚、绵、油、僵……,犁耙后土壤所表现的起浆、淀浆、沉沙、起烘等;二是广义的耕性,除耕作性能以外,还包括某些土壤生产特性,如保水性、耐肥性、宜种性、发棵性等。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耕性。耕性的名称,有的被直接用来命名土壤,如沉沙土、淀浆白土;有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203 +203-20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苏州平田地区水稻土发僵问题的探讨 [J].
陈家坊 ;
武玫玲 ;
何群 ;
刘彬 .
土壤, 1975, (06) :286-291
[3]   土壤结构的性态研究 [J].
熊毅 ;
姚贤良 ;
樊润威 .
土壤学报, 1965, (04) :411-417
[4]   赣中的沉板田及其改良途径 [J].
戴昌达 ;
刘兴文 ;
蔡茂德 .
土壤学报, 1965, (04) :395-403
[5]   水稻土结构性的初步研究 [J].
易品仙 .
土壤学报, 1963, (03) :306-311
[6]   鳝血土形成的条件及其在土壤改良上的意义 [J].
徐琪 ;
陈志誠 .
土壤通报, 1961, (04) :43-49
[7]   广东省几种水稻土耕层中团聚体与土壤耕性及肥力的关系 [J].
陈志誠 .
土壤通报, 1961, (03) :24-30
[8]   太湖地区农民识别土壤肥瘦经验 [J].
龔子同 .
土壤通报, 1960, (01) :45-49
[9]   江苏省里下河土壤的发生和改良 [J].
雷文进 .
土壤学报, 1959, (Z2) :227-236
[10]   土壤发生淀浆板结的原因及其改良途径 [J].
张俊民 .
土壤通报, 1959, (06)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