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激励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73
作者
胡元聪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激励; 法律文本; 激励模式; 类型;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3.04.003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要实现其激励目标必然采用具体的激励方式。我国的法律激励方式可以从法律文本和激励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法律文本看,我国的法律激励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制定专门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专门章节、制定专门条款。这三种类型在法律激励文本的发展方面、部门法体现方面、激励力度和效果方面,以及激励性术语用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激励模式看,我国的法律激励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着眼于权利、义务、责任的分配,着眼于成本、收益的配置,着眼于资格、待遇、荣誉方面。这些模式的激励侧重点各异、部门法差异明显,实施条件也有所不同。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文本,优化激励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法律激励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D].丰霏.吉林大学.2010, 08
[2]   反垄断执行中的宽恕政策评估 [J].
金善明 .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01) :53-56
[3]   经济法律奖励原理初探 [J].
王全兴 .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88, (03) :50-53
[4]  
激励法学探析.[M].倪正茂;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5]  
法律经济学论纲.[M].周林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7]  
法律制度.[M].(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LawrenceM.Friedman)原著;李琼英;林欣译;.中国政法大学社.1994,
[8]  
法理学研究.[M].沈宗灵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9]  
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日趋完善缺常态化.[N].喻林宏;.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