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际转移化解过剩产能:全球五次浪潮、两种模式及中国探索

被引:40
作者
董小君
机构
[1]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能过剩; 产业国际转移; 丝绸之路经济带;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4.55.001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同时也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产能。这二者既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条件,同时也是掣肘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通过产能有序向境外转移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这实际上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即在全球化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要考虑到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联系。让产能"出海",彻底释放外部消费需求,既能帮助庞大的外汇储备找到出口,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推动产能国际转移,是发达国家消化过剩产能的共性规律。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过五次产业转移,形成了两种产业转移模式。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也应有全球视野,要多途径探索在全球范围内消化过剩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8+53 +5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J].
张军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31-36
[2]   日本与欧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比较 [J].
马海 .
日本问题研究, 2004, (01) :9-11+26
[3]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著, 2001
[4]   AVAILABILITY AND OTHER INFLUENCES ON THE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TRADE [J].
KRAVIS, IB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64 (02) :14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