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6
作者
蓝涛华 [1 ,2 ]
谭红梅 [1 ,2 ]
吴伟康 [1 ,2 ]
吴以岭 [3 ]
孙娟 [1 ,2 ]
韩玉莲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2] 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3]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通络; 通心络; 内皮损伤; 络脉瘀阻; 络脉绌急; 人参; 薤白; 蜈蚣; 水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具有通络作用的单味代表药的通络效果,并将其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合并微血栓形成(络脉瘀阻)及内皮损伤合并急性心肌缺血(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分别检测血管舒张功能、血浆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T),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监测心电图T波改变。结果内皮损伤模型中,各用药组最大舒张率、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用药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通络组降低更为明显。在络脉瘀阻模型中,各用药组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态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各用药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通心络组和水蛭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LT显著高于模型组。在络脉绌急模型中,通心络组在30 s3 min各时间点T波压低幅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蜈蚣组在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后30 s2min时T波压低幅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各用药组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通络单味代表药人参、薤白、蜈蚣、水蛭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弱于复方通心络。通心络的通络效应优于各单一的通络药物,证明组方的科学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42 / 18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络病学.[M].吴以岭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 [J].
孙娟 ;
谭红梅 ;
程超 ;
吴伟康 ;
吴以岭 ;
孙慧兰 ;
韩玉莲 ;
陈俊林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7, (12) :2336-2340
[3]   通心络超微粉对大鼠络脉绌急模型的通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J].
韩玉莲 ;
程超 ;
谭红梅 ;
吴伟康 ;
吴以岭 ;
孙慧兰 ;
孙娟 ;
陈俊林 .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22) :2404-2408+2426
[4]   通心络超微粉对大鼠络脉瘀阻的防治效应研究 [J].
孙娟 ;
谭红梅 ;
吴伟康 ;
吴以岭 ;
韩玉莲 ;
孙慧兰 ;
陈俊林 .
新中医, 2007, (09) :103-105+8
[5]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racial differences of coronary vasospasm [J].
Miwa, K ;
Fujita, M ;
Sasayama, S .
HEART AND VESSELS, 2005, 20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