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几种造模方法的比较
被引:11
作者:
孙赫
李文雄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造模方法;
血脂指标;
肝指数;
D O I:
10.16437/j.cnki.1007-5038.2014.03.030
中图分类号:
R589.2 [脂肪代谢障碍];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1001 ;
摘要:
通过4种具有代表性的造模方法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筛选出理想的高脂血症造模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ⅠⅣ。空白组正常基础饲料喂养;各模型组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高脂乳剂灌胃法诱导造模,模型组Ⅰ:基础饲料59%+食用油15%+蛋黄粉10%+蔗糖10%+胆固醇6%;模型组Ⅱ:基础饲料56.8%+食用油15%+蛋黄粉10%+蔗糖10%+胆固醇6%+胆酸钠2%+丙基硫氧嘧啶0.2%;模型组Ⅲ:正常饲料喂养配合高脂乳剂灌胃(高脂乳剂配方:吐温60%+食用油15%+胆固醇6%+胆酸钠2%+丙基硫氧嘧啶0.2%);模型组Ⅳ: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单位/kg后,饲养与灌胃方法同模型组Ⅲ。在造模10、20、40d时经大鼠眼眶静脉丛取血,提取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肝指数水平。其中模型组Ⅱ、模型组Ⅲ和模型组Ⅳ均出现血脂代谢紊乱,肝指数明显升高(P<0.05),提示高脂血症模型构建成功,且模型组Ⅳ造模周期明显较模型组Ⅱ、Ⅲ缩短。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