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民法中的身份——我国身份法研究之反思

被引:34
作者
张作华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身份; 民法体系; 伦理秩序;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2.04.010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当今的私法研究以财产私法为重,而身份私法相对薄弱。身份法基本理论研究的式微源于学界对身份法的历史偏见、财产法优位主义以及民事立法理念的片面继受等因素。民法体系的逻辑完足、民法典的最终成就、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现实对身份利益保护与救济的需求,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民法领域的身份问题。身份法研究既要追求身份关系的制度构建与伦理秩序原理间的协调与平衡,又应致力于身份制度与民法整体制度的逻辑融合,还要为现代亲属身份生活领域的利益纠纷化解提供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国家介入家庭事务应有度.[N].顾骏;.东方早报.2011,
[2]  
父亲墓碑上没有我 女儿索要“祭奠权”.[N].刘晓燕;张蓉;张敏娴;.人民法院报.2010,
[3]   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 [J].
谢鸿飞 .
法商研究, 2010, 27 (06) :11-15
[4]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 [J].
张红 .
法商研究, 2010, 27 (04) :143-152
[5]   论亲属身份权的侵权法保护 [J].
郭鸣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3) :177-181
[8]   私法中身份的再发现 [J].
马俊驹 ;
童列春 .
法学研究, 2008, 30 (05) :74-85
[9]   民法典创制中的中国民法学 [J].
王利明 ;
周友军 .
中国法学, 2008, (01) :127-146
[10]   法律人格的伦理变革——来自罗马法又回到罗马法 [J].
张作华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 (06) :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