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国有金融制度

被引:5
作者
张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政府主导型金融体系; 赶超战略; 国有银行; 中国金融制度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国有金融制度角色及其绩效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少人认为,除了国有安排,中国经济改革过程还有其他更好的金融制度选项。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澄清。若基于理论与历史相统一的逻辑视角,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安排,国有金融制度先是承接了中国深厚制度传统,特别是战时金融的制度遗产,后又为支持经济赶超与经济改革而重新量身定做;它深嵌于由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后发工业化、放权让利改革中的财政困局,以及经济崛起对战略性金融制度的长期需求等重要环节联接而成的逻辑链条之中。其制度面目虽然迥异于欧美模式的标准轮廓,但却别无他选,因为除此,其他任何金融安排均无力支持过去近40年来史无前例的伟大制度转型和经济崛起。更何况,这种被国内外长期诟病甚至诅咒的"异类"金融制度,经历数度劫波之后已然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力量之一。本文的结论是,准确评判国有金融制度角色与绩效的要害不是看它是否符合什么先验的标准模式,而是看它能否有效支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增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123 +12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 [J].
张杰 .
经济研究, 2003, (01) :30-36+93
[2]  
二重结构与制度演进——对中国经济史的一种新的尝试性解释.[J].张杰.社会科学战线.1998, 06
[3]   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 [J].
张杰 .
经济研究, 1998, (10) :52-57
[4]  
高思在云.[M].朱云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78-7-300-21743-7
[5]  
邓小平时代.[M].傅高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6]  
新结构经济学.[M].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1-21411-4
[7]  
从西潮到东风.[M].林毅夫; 著.中信出版社.2012,
[8]  
制度变迁的逻辑.[M].(美) 卞历南; 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9]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M].金观涛; 刘青峰; 著.法律出版社.2011,
[10]  
米塞斯评传.[M].(英) 柯兹纳 (Kirzner;I.M.)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