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分平衡的黄土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

被引:35
作者
朱金兆
魏天兴
张学培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功能; 水分平衡; 小流域; 防护林体系配置;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2.z1.003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该文对黄土残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问题进行探讨 .针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降雨、地形与小流域侵蚀泥沙的来源及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 ,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 ,基于林水平衡 ,体现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水土保持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原理与技术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配置模式为 :①当坡面的坡度 <2 5°时 ,营造农地防护林 ,坡面防护林 ,农林复合经营 ,复合农林业经营模式包括隔坡梯田、隔坡水平沟、水平梯田 .隔坡面以经济树种为主 ,隔坡长与田面宽应根据生态经济原则确定 ,坡面防护林以防止地表股流的冲淘侵蚀为主 .②当坡面的坡度 >2 5°时 ,应发展林牧业 ,采取林草复合 ,封山育林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③沟谷地配置固沟拦沙滤水林模式 ,降低流速 ,减少冲力 ,拦沙滤水 .采取林草复合 ,封山育林与人工种植相结合 ,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防护林体系应基于小流域的水分生态环境合理分布 .防护林体系在不同地貌部位的合理配置应遵循不同立地的生物量允许值 ,林水平衡 ,适度造林 ,达到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和稳定林分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穆兴民 ;
陈霁伟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4) :39-44
[2]   黄土区人工林地水分供耗特点与林分生产力研究 [J].
魏天兴 ;
朱金兆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4) :45-51
[3]   晋西南黄土区刺槐油松林地耗水规律的研究 [J].
魏天兴 ;
朱金兆 ;
张学培 ;
贺康宁 ;
高宗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4) :3-5
[4]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J].
孙长忠 ;
黄宝龙 ;
陈海滨 ;
刘增文 ;
温仲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3) :10-17
[5]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三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J].
朱显谟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8, (02) :63-65
[6]   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分布及其主要功能 [J].
朱金兆 ;
吴斌 ;
侯小龙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6, (S2) :120-124
[7]   国内外关于防护林体系效益研究动态综述 [J].
周心澄,高国雄,张龙生 .
水土保持研究, 1995, (02) :79-84
[8]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J].
赵诚信,常茂德,李建牢,王正果,吴明山 .
水土保持学报, 1994, (04) :25-30
[9]   试论“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J].
高志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1, (04) :373-378
[10]   黄土塬区剌槐林地水分条件与生产力研究 [J].
李凯荣 ;
王佑民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6)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