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7
作者
冉茂盛
邹亚丽
机构
[1] 重庆大学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全要素生产率; 就业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通过研究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及结构效应,就如何促进就业、保证各产业就业的协调发展提出有力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就业保障机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数据,采用隐性变量法对期间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了估算,建立技术进步率与就业增长率的VAR模型,对两者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增长的动态影响;利用Johansen最大似然法对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人数进行协整分析,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短期内(13年)技术进步对就业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但长期(48年)则显著为正;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就业量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该产业就业量的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技术进步对甘肃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J].
刘宏霞 ;
谢宗棠 .
工业技术经济, 2012, 31 (02) :49-54
[2]   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余源源 .
软科学, 2008, (06) :11-15+21
[3]   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 [J].
蒲艳萍 .
统计与决策, 2008, (07) :113-115
[5]   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技能偏态假说检验 [J].
姚先国 ;
周礼 ;
来君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5) :47-53+95
[6]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以浙江为例 [J].
何静慧 .
统计与决策, 2005, (10) :86-87
[7]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 [J].
姚战琪 ;
夏杰长 .
世界经济, 2005, (01) :58-67+80
[8]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李正友 ;
毕先萍 .
经济评论, 2004, (02) :21-24
[9]   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J].
丁仁船 ;
杨军昌 .
统计与决策, 2002, (12) :36-37
[10]   对美国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J].
彭绪庶 ;
齐建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11)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