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初步探讨

被引:78
作者
蒋国昌
王玉衡
董恒霖
唐仁友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
[3] 杭州
关键词
富营养水平; 初步探讨; 乐清湾; 三门湾; 中肋; 骨条藻; 夜光虫; 富营养化程度; 优势种; 赤潮生物; 富营养型; 浙江沿海; 尖刺菱形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浙江沿海港湾众多,有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等优良港湾,是许多经济鱼虾贝类的产卵和索饵场所,还有世界著名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近二十年来,由于沿岸工业迅速发展和农田使用大量化肥,海域氮、磷和有机物污染不断加重,渔获量逐渐下降。并曾于1972年夏、秋季间,在东海北部出现除少量夜光虫外主要由三种毛丝藻所形成的赤潮,其发生时间较长,分布范围广,对东海鲐鲹鱼类的生产带来了一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瓯江口以南海区营养盐时空变化 [J].
蒋国昌 ;
董恒霖 ;
王玉衡 .
东海海洋, 1986, (01) :69-76
[2]   浙江近海上升流调查海区赤潮的初步探讨 [J].
方绍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3) :408-414
[3]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 [J].
邹景忠 ;
董丽萍 ;
秦保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2) :41-54
[4]   黄河口附近海域有机污染与赤潮生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J].
田家怡 ;
董景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1) :46-53
[5]   东海1972年一次毛丝藻赤潮的分析 [J].
陈亚瞿 .
水产学报, 1982, (02) :181-189
[6]   大连湾赤潮生物的调查研究 [J].
许澄源 .
水产学报, 1982, (02) :173-180
[7]   赤潮生物研究——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新动向之一 [J].
郑重 .
自然杂志, 1978, (02) :118-121
[8]  
海洋污染与保护[M]. 科学出版社 , 傅海靖 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