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火干扰下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乔木层不同组分空间格局的变化

被引:2
作者
喻泓 [1 ]
杨晓晖 [1 ]
慈龙骏 [1 ]
于春堂 [2 ]
毛磊 [2 ]
武文一 [1 ]
向晓飞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业局
关键词
樟子松; 地表火; 干扰; 空间格局; 分布;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9.02.023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火是天然樟子松重要的生态因子,地表火对樟子松林乔木层空间格局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全林木定位法调查记录了地表火干扰1年后1hm2典型样地中存活及火烧死乔木的位置坐标,利用成对相关函数g(r)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单变量空间格局分析显示,空间异质性泊松点过程零假设下,地表火干扰前所有立木、樟子松和白桦均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性聚集分布;而地表火干扰后,樟子松林分及其乔木层不同组分的空间格局更加趋向于均匀分布,只有白桦在小尺度上仍表现为显著性聚集分布,所有立木和樟子松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乔木层及其不同组分的随机标识零假设均不成立,火后存活的所有立木在小尺度上为均匀分布,而较大尺度上却呈现出聚集分布;火后存活的樟子松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而较大尺度上却呈现均匀分布;火后存活的白桦主要表现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2)双变量空间格局分析表明,所有立木、樟子松和白桦的存活立木与火烧死木之间均是相互独立的,其相互间的空间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地表火烧死木(包括所有立木、樟子松和白桦)均在小尺度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呈聚集分布,而较大尺度上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为均匀分布。因此,地表火干扰下,林木的死亡过程并不是随机的,存活林木的空间格局趋于均匀分布,地表火驱动下的樟子松林自然稀疏过程削弱了存活个体间的竞争,促进了林分结构的优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成为樟子松林演替中较活跃的生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5·16”红花尔基樟子松林重大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探讨 [J].
赵慧颖 ;
孟军 ;
宋卫士 ;
王彦平 .
森林防火, 2006, (04) :13-15
[2]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汤孟平 ;
周国模 ;
施拥军 ;
陈永刚 ;
吴亚琪 ;
赵明水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5) :743-752
[3]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孙洪志 ;
石丽艳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1) :93-94
[4]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J].
罗菊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05-111
[5]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J].
张金屯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4) :57-62
[6]  
中国松属的分类与分布[J]. 吴中伦.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56 (03)
[7]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慈龙骏等著, 2005
[8]  
数量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金屯著, 2004
[9]  
内蒙古植物志[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85
[10]  
樟子松[M]. 农业出版社 , 赵兴梁,李万英编著,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