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社会信任: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

被引:89
作者
王伟同
周佳音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信任; 信息甄别; 线下社交;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91011.009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1201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13年数据,考察了个人互联网使用频率对其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个体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信任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高收入、高学历的个体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其社会信任水平上升幅度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线下社交、改善人际关系满意度的方式提升社会信任水平,也会通过影响使用者的社会公平认知而降低社会信任水平,但互联网的多样化信息并未由于增加认知分歧而降低社会信任水平。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依然成立,这表明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使用人群规模是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的重要途径,该结论有助于澄清互联网对社会信任存在负面影响的社会舆论,进一步凝聚推进建设网络强国的社会共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方言与社会信任 [J].
黄玖立 ;
刘畅 .
财经研究, 2017, 43 (07) :83-94
[2]   高等教育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变迁 [J].
蔡蔚萍 .
湖北社会科学, 2017, (02) :167-173
[3]   当代青年的互联网使用与社会信任——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赵晓航 ;
李建新 .
青年研究, 2017, (01) :19-27+94
[4]   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 [J].
张加春 .
中州学刊, 2016, (06) :162-167
[5]   公共资源与社会信任:以义务教育为例 [J].
史宇鹏 ;
李新荣 .
经济研究, 2016, 51 (05) :86-100
[6]   互联网与信任重构 [J].
胡百精 ;
李由君 .
当代传播, 2015, (04) :19-25
[7]   社会基本信任形态在网络环境中的范式更迭与制度回应 [J].
管金平 .
学习与实践, 2015, (04) :106-117
[8]   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 [J].
范可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2) :61-68
[9]   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基于中英调查数据的研究 [J].
黄健 ;
邓燕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1) :98-111+205
[10]   户籍、社会分割与信任:来自上海的经验研究 [J].
汪汇 ;
陈钊 ;
陆铭 .
世界经济, 2009, 32 (10) :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