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定、话语建构与社会合意——对“农民工”概念的解析

被引:14
作者
熊光清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 制度设定; 话语建构; 社会合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农民工"这一概念存在许多不合理性,但是,由于对"农民工"的制度设定、话语建构与社会合意这三者都存在显著的自我复制能力,同时,这三者之间相互不断强化和加深,从而形成了对"农民工"概念的"漩涡效应"。漩涡效应导致这一概念的活力不断增强,并强化了"农民工"群体"非工非农"、"亦工亦农"的尴尬社会身份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要提高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赋予他们普通公民的身份,就必须变革相关制度设置,消解对"农民工"的话语建构,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合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 [J].
谢立中 .
社会, 2010, 30 (02) :1-19
[3]   “农民工”称谓对民工认同状况的影响 [J].
叶育登 ;
胡记芳 .
浙江学刊, 2009, (01) :221-223
[4]   “农民工”称谓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J].
汪勇 .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11) :89-93
[5]   我国走出城乡二元结构战略研究(上)——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及城镇化有关问题研究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联合课题组 ;
张忠法 ;
赵树凯 ;
崔传义 ;
吴小华 ;
张岩松 ;
徐小青 ;
李海鸥 ;
褚利明 ;
沈和 ;
李屹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69) :2-48
[6]   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 [J].
李永海 .
中国工运, 2005, (08) :9-10
[7]   “农民工”:一个不宜再提的概念——“农民工”的伦理学思考 [J].
贺汉魂 ;
皮修平 .
农村经济, 2005, (05) :107-109
[8]   中国的三元社会结构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J].
徐明华 ;
盛世豪 ;
白小虎 .
经济学家, 2003, (06) :20-25
[9]   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 [J].
苏国勋 .
国外社会科学, 2002, (01) :4-13
[10]  
中国城乡迁移的历史研究:1949-1985[J]. 赵耀辉,刘启明.中国人口科学. 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