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兼论“城乡统筹”相对贫困的可行方案

被引:207
作者
沈扬扬 [1 ,2 ]
李实 [3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贫困标准; 贫困规模; 城乡统筹; 国际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相对贫困"在中国扶贫工作中是个新概念。相对贫困的内涵决定了扶贫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的增收,同时要关注收入分配。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过渡,对中国未来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城乡差距较大的阶段使用"城乡一条相对贫困线"相对贫困标准,则八成以上贫困人口仍分布在农村,弱化了城镇贫困的重要性。建议分城乡设置相对贫困标准,并将相对贫困标准设定为(分城乡)居民中位收入的40%。利用CHIP2018数据计算,城镇相对贫困线约为12 000元,贫困发生率为9%,折算得到城镇相对贫困人口约0. 7亿人;农村相对贫困线约为5 000元,贫困发生率约为11%,折算得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约0. 6亿人。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1+191 +19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统计局如何“多算”了公众的收入和消费 [J].
王志平 .
探索与争鸣, 2017, (11) :57-65
[2]   改革以来中国贫困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J].
程永宏 ;
高庆昆 ;
张翼 .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6) :26-32+93
[3]   城镇低收入群体规模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J].
池振合 ;
杨宜勇 .
人口与经济, 2013, (02) :100-107
[4]  
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1998-2011[J]. 刘宗飞,姚顺波,渠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3)
[5]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 [J].
陈宗胜 ;
沈扬扬 ;
周云波 .
管理世界, 2013, (01) :67-75+77+76+187
[6]   流动人口与城市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 [J].
杨洋 ;
马骁 .
贵州社会科学, 2012, (10) :125-128
[7]   河南省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 [J].
席雪红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18) :9933-9935
[8]   相对贫困标准及相对贫困人口比率 [J].
张青 .
统计与决策, 2012, (06) :87-88
[9]   中国城乡贫困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1990~2005年 [J].
王朝明 ;
姚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3) :3-15
[10]   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动态发展:基于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 [J].
张立冬 ;
李岳云 ;
潘辉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 (06) :73-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