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的法教义学?

被引:34
作者
雷磊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教义学; 科学性辩护; 知识; 客观性; 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教义学与神学的历史亲源性使得"法教义学的科学性"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科学观念是近代的产物,"科学性辩护"问题的本质是"(成为)知识的可辩护性"或学科的正当性问题。法教义学之科学性辩护应当采取内部进路,以传统科学观为典范。在传统科学观中,自然科学方法用以鉴定"知识"的基本标准有两条,即"客观性"与"公理体系"。由于价值判断不可避免,(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并不具备价值无涉意义上的客观性,但通过方法、规则与程序,它可以被认为具有主体间性意义上的客观性,由此获得的理性共识已接近于知识。(作为知识的)法教义学不是公理体系,并非从不证自明的前提(公理或定理)出发通过逻辑推演获得的知识整体。但法教义学体系也非基于偶然和任意的实证材料之上,它是具有融贯化和动态化特质的开放包容体系。这两方面使得法教义学的"教义性"有别于神学。法教义学是一种"弱意义上的科学",但它能够成为一种不断趋向于理性化的事业。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10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法哲学入门.[M].古斯塔夫·拉布鲁赫.商务印书馆.2019,
[2]  
新政治科学.[M].埃里克·沃格林.商务印书馆.2018,
[3]  
解释与理解.[M].冯·赖特.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4]  
法律逻辑.[M].鲁格.法律出版社.2015,
[5]  
没有上帝的宗教.[M].德沃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6]  
法·理性·商谈.[M].(德) 阿列克西;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7]  
科学的馈赠.[M].(美) 伯科威茨 (Berkowitz;R.) ; 著.法律出版社.2011,
[8]  
当代罗马法体系.[M].(德) 萨维尼;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9]  
法学是一门科学吗?.[M].(德) 耶林; 著.法律出版社.2010,
[10]  
文艺复兴和17世纪理性主义.[M].(英) 帕金森;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