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

被引:11
作者
刘峰 [1 ]
张远航 [2 ]
苏杭 [2 ]
胡建林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四系
[2]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CAMx模式; 伴随方法; 大气污染; 敏感性分析;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7.122
中图分类号
X131.1 [大气污染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基础上,用人工编写代码的方法,构建其伴随模式,并通过数值试验,对伴随模式程序进行了检验。应用CAMx及其伴随模式,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计算了地面二氧化硫和臭氧关于污染物排放源的敏感性,并用数值方法探讨了线性敏感系数的适用范围,可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污染机理和控制策略提供重要依据。用伴随模式可以高效率地计算目标函数关于多个输入变量的敏感性,显著地扩展了原模式的功能,为大气环境优化控制和大气化学数据同化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764 / 7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数学理论框架 [J].
朱江 ;
曾庆存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864-870
[2]   基于最小程序行为分解的模式伴随化 [J].
程强 ;
王斌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4) :100-103
[3]   IAP正压模式的伴随模式和二阶伴随模式的构造 [J].
朱江 ;
曾庆存 ;
郭冬建 ;
刘卓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77-283
[4]  
Adrian Sandu,Dacian N. Daescu,Gregory R. Carmichael.Direct and adjoint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hemical kinetic systems with KPP: Part I—theory and software tool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3(36)
[5]  
Robert Vautard,Matthias Beekmann,Laurent Menut.Applications of adjoint modelling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sensitivity and inverse modelling[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2000(6)
[6]  
Ralf Giering,Thomas Kaminski.Recipes for adjoint code construction[J].ACM Transactions on Mathematical Software (TOMS),1998
[7]   Application of adjoint tracer transport equations for evaluating source parameters [J].
Pudykiewicz, JA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8, 32 (17) :3039-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