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被引:110
作者
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杨兴柱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芜湖
关键词
徽州古村落; 演化过程; 演化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1 ;
摘要
古时徽州景色秀美、地形闭塞 ,是历史上因战乱等原因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重要迁徙地。南迁人口不乏世家大族 ,他们聚族而居、举族迁居在徽州境内形成众多的古村落。中原人口三次南迁至晚清 ,徽州古村落经历了形成期、稳定发展期、勃兴鼎盛期和衰落期。徽州古村落鼎盛期的经济基础是徽商 ,在徽商的支持下形成许多至今仍有影响力的古村落 ,晚清徽商失势徽州古村落趋于衰落。呈坎、棠樾、宏村和西递 4处典型古村落的发展验证了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与演化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86 / 6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 [J].
阮仪三 ;
邵甬 ;
林林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1-4+79
[2]   关于楠溪江古村落保护问题的信 [J].
陈志华 .
建筑学报, 2001, (11) :52-53
[3]   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 [J].
黄成林 .
地理研究, 2000, (03) :257-263
[4]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J].
朱光亚 ;
黄滋 .
建筑学报, 1999, (04) :61-64
[5]   湖南传统村镇感应空间规划研究 [J].
刘沛林 .
地理研究, 1999, (01) :67-73
[6]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 [J].
刘沛林 ;
董双双 .
地理研究, 1998, (01) :32-39
[7]   徽派建筑的文化含量 [J].
陆林,焦华富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2) :163-171
[8]  
徽派建筑艺术[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明居, 2000
[9]  
绩溪县志[M]. 黄山书社 , 葛天顺主编, 1998
[10]  
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 上海三联书店 , 刘沛林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