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框架

被引:159
作者
赵俊华 [1 ]
文福拴 [1 ]
薛禹胜 [2 ]
董朝阳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3] Centre for Intelligent Electricity Networks,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智能电网;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数学模型; 可靠性; 安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TM744 [电力系统的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传统的电力系统研究与信息系统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基本都是割裂的,故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框架下难以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信息系统对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影响。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怎样将前沿的计算、通信、传感技术与电力系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目标正是将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融合为新型工业系统。在此背景下,将CPS概念与电力系统特点相结合,提出电力CPS架构;利用微分代数方程组、有穷自动机、随机过程、排队论等数学工具,建立其稳态与动态模型,阐述相应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提出电力CPS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方向。最后,基于网络延时和丢失补偿提出了多种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电力CPS的架构及其实现技术与挑战 [J].
赵俊华 ;
文福拴 ;
薛禹胜 ;
李雪 ;
董朝阳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16) :1-7
[2]   云计算: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 [J].
赵俊华 ;
文福拴 ;
薛禹胜 ;
林振智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15) :1-8
[3]   Reliable Routings in Networks With Generalized Link Failure Events [J].
Stefanakos, Stamatis .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08, 16 (06) :1331-1339
[4]  
A new control system with a controldelay compensation for a current-source active power filter .2 SALO M,TUUSA H.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2005
[5]  
Cyber-physical Systems:CloseEncounters Between Two Parallel Worlds .2 POOVENDRAN 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