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问题”与中国现代性

被引:32
作者
陈占江 [1 ]
包智明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费孝通问题”; 传统; 现代; 中国现代性;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费孝通一生经历了三次学术生命,每一次学术生命关注的主题均有所不同。这种研究主题的跳转使得人们更多地将目光停留在费孝通学术谱系的断裂处而忽略了其间的内在连续性。事实上,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怎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融通和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费孝通以实地研究为基本方法,从活历史和小传统的双重角度切入,对之做出了极富洞见的回答。然而,费孝通的思想深处又有着难以纾解的紧张。这种紧张不仅折射出中国现代性过程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转型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也彰显出人格、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巨大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   文化主体性及其困境——费孝通文化观的社会学分析 [J].
李友梅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4) :2-19+243
[3]   费孝通、儒家文化和文化自觉 [J].
苏力 .
开放时代, 2007, (04) :32-48
[5]   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 [J].
乔健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1) :5-11
[6]  
在绅士与知识分子之间[D]. 杨清媚.中央民族大学. 2009
[7]  
农民社会与文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 雷德菲尔德, 2013
[8]  
乡土中国[M]. 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11
[9]  
中国的冲击[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日) 沟口雄三, 2011
[10]  
乡村建设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梁漱溟,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