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与B2B平台的激励契约研究

被引:72
作者
史金召
郭菊娥
晏文隽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在线供应链金融; 道德风险; 激励契约; 收益分配比例; 银行; B2B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迅猛,银电合作已成主流模式。以电子订单融资为例,基于道德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视角,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对银行与B2B平台的激励契约进行研究。在联合授信和委托授信两种合作模式下,分别构建道德危害模型,推导并给出银行与B2B平台二者的最优收益分配契约,以防范B2B平台隐藏行动(授信审查过程中努力程度低)的道德风险。在委托授信下,构建银行与B2B平台的博弈得益矩阵,分别给出不同情形下银行对B2B平台的激励策略,以防范B2B平台隐藏信息(向银行推荐低信用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委托授信下银行的最优收益分配比例不超过联合授信下的最优收益分配比例,且与联合授信下B2B平台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有效性趋近于无穷大时的分配比例相等,是银行收益分配的最低水平,揭示了未来大数据时代和数据质押融资背景下,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和B2B平台二者主导权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下中国商业银行纷纷自建B2B平台的内在缘由。委托授信下,当隐瞒信息获得融资企业回扣小于隐瞒行为的成本时,选择推荐高信用融资企业且不隐瞒是B2B平台的占优策略;反之,银行应通过严格控制收益分配比例上限的方式激励B2B平台推荐高信用企业,或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合约、严格控制质押率上限等方式,提高对融资企业的担保水平,以确保自身收益不受B2B平台隐瞒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 [J].
史金召 ;
郭菊娥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4) :10-16
[2]   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的博弈分析 [J].
蒋伟 ;
李蓉 .
金融论坛, 2014, 19 (09) :35-39+56
[3]   供应链金融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 [J].
雷蕾 ;
史金召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 (06) :158-162
[4]   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与风险管理研究 [J].
郭菊娥 ;
史金召 ;
王智鑫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 (01) :13-22
[5]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
谢平 ;
邹传伟 .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6]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基于SVM与BP神经网络的比较研究 [J].
胡海青 ;
张琅 ;
张道宏 .
管理评论, 2012, 24 (11) :70-80
[7]   物流金融中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质押率决策 [J].
李毅学 ;
汪寿阳 ;
冯耕中 .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 (11) :19-32
[8]   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 [J].
李毅学 ;
冯耕中 ;
张媛媛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04) :587-598
[9]   供应链金融下的反向保理模式研究 [J].
刁叶光 ;
任建标 .
上海管理科学, 2010, 32 (01) :47-50
[10]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 [J].
李毅学 ;
汪寿阳 ;
冯耕中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0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