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100
作者
曹芳东 [1 ]
黄震方 [1 ]
余凤龙 [1 ,2 ]
吴丽敏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DEA;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效率; 空间演化; 驱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测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探讨了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重心演化的轨迹与路径,考察了影响演化轨迹的重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总体不高,变化幅度较小,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的风景区旅游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投资,有效的货币资本投入是提升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平均效率值总体表现为下降态势,风景区多数处于无效率状态,DEA最优状态缺乏,导致了风景区生产单元存在一定的资源冗余和开发低效状态。②从重心的整体分布上看,主要位于107°11′118°37′E和29°02′38°55′N之间,东西跨度约11°,南北跨度约9°;从旅游效率重心演变的轨迹上来看,综合效率的变化轨迹最大,但总体上都是经历了先西偏南再东偏北再西偏南的历程,其中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心东偏北的趋势相对较小,而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在重心东偏北的趋势上变化较大。③针对风景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的驱动机制的剖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发展、信息技术及制度供给是影响效率重心偏移的重要因素,促使了效率动态格局的空间演化,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市场引导机制,政府科学调控及资源禀赋改善是促进风景区旅游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51 / 116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 [J].
赵磊 .
旅游学刊, 2013, 28 (11) :12-23
[2]   省域旅游发展的错位现象及旅游资源相对效率评价——以中国大陆31省市区2000—2009年面板数据为例 [J].
方叶林 ;
黄震方 ;
张宏 ;
彭倩 ;
陆玮婷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10) :1754-1764
[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 [J].
曹芳东 ;
黄震方 ;
吴江 ;
徐敏 ;
周玮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686-1697
[4]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区域旅游业效率评价 [J].
金春雨 ;
程浩 ;
宋广蕊 .
旅游学刊, 2012, 27 (11) :56-65
[5]   中国城市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及优化对策 [J].
孙景荣 ;
张捷 ;
章锦河 ;
钟士恩 ;
马金海 ;
张玉玲 .
经济地理, 2012, 32 (08) :155-159
[6]   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曹芳东 ;
黄震方 ;
吴江 ;
徐敏 .
地理研究, 2012, 31 (08) :1431-1444
[7]   中国旅游业技术效率及其分解的时空格局——基于DEA模型的研究 [J].
梁流涛 ;
杨建涛 .
地理研究, 2012, 31 (08) :1422-1430
[8]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J].
赵媛 ;
杨足膺 ;
郝丽莎 ;
牛海玲 .
地理学报, 2012, 67 (04) :455-466
[9]   基于参数法的国内上市机场规模效率评估 [J].
张蕾 ;
陈雯 ;
薛俊菲 .
地理研究, 2012, 31 (04) :701-710
[10]   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J].
黄秀娟 .
林业科学, 2011, 47 (12) :22-27